揭示电信网络诈骗背后的“四门基本功课”
- 时间:
- 浏览:
- 来源:未知
案
例
前不久,资深投资“散户”傅先生接到一名自称某私募基金公司投资人王某的电话,称自己有专业的团队在进行私募股权投资,年化收益率可达30%-40%,且团队内都是专业人才,市场分析能力强,选股准确率高,并有内幕消息,投资风险小。在取得傅先生同意后,王某多次向傅先生推荐投资信息,傅先生参与后也略有盈利,对王某也越发信任。不久后,王某邀请傅先生参与某上市公司股权转让投资项目,傅先生一次性投入大量资金参与。一段时间后傅先生联系王某询问投资收益时发现王某已失联,傅先生随即报警,警方初步调查后告知傅先生,其陷入了电信网络诈骗。
分
析
电信网络诈骗手段并不高明,但往往有不少人会踏入陷阱,小招为您揭示电信网络诈骗的“四门基本功课”:
1.知:
犯罪分子利用非法手段从社交平台或者其他渠道获取被害人信息,对诈骗对象进行“画像”,实施精准诈骗,如利用社交账号得知投资喜好、利用网购信息了解购物习惯等。由于犯罪分子能精准描述出被害人的基本情况及个人信息,同时能“投其所好”与其交流,因此容易取得被害人信任。
2.聊:
犯罪分子在初步取得被害人信任后,会提高联系频率,通过电话或者文字形式围绕被害人感兴趣的方面与其“聊天”,同时提供一些所谓的“专业意见”或“技术分析”,例如股市分析、地产解读、购物指导等,进一步获取被害人信任。
3.哄:
与被害人建立深入交流后,犯罪分子会创造一些让被害人盈利的投资机会,哄骗他们参与投资项目,并给被害人一些“甜头”,如购买所谓“短期信托”“7天回购债券”等产品,利用“做账”的方式提高收益,从而得到被害人充分信任。
4.骗:
在取得被害人充分信任后,犯罪分子便开始尝试让被害人投资一些自己不熟悉的领域或者项目,利用被害人对其信任骗取钱财,一旦成功便立即失联,继续寻找下一个目标。犯罪分子通常使用伪造的身份信息,即使被害人报警,被骗款项追讨也十分困难。
防
范
提
示
防范电信网络诈骗“三不一要”
1.不轻信:不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或手机短信,无论什么甜言蜜语都不要相信,及时挂断电话,不回复手机短信,不给犯罪分子进一步布设圈套的机会
2.不透露:巩固心理防线,不因贪小利而受犯罪分子诱惑,不向陌生人透露自己及家人的任何信息,如有疑问及时拨打110求助咨询
3.不转账:绝不向陌生人转账,确保自己银行卡内资金安全,在汇款、转账前要再三核实对方身份信息,不盲目向陌生人付款
4.要及时报警:一旦发现受骗上当,立即拨打110报警,提供犯罪分子的详细信息,配合公安机关开展侦破工作
小招提醒您:投资理财,请认准银行或有资质的金融公司。切勿盲目相信所谓的“炒股专家”“投资导师”!切记:所谓“有消息”“高回报”“有内幕”的投资项目,都是诈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