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电信网络诈骗法》通过,用法律守护“天下

  • 时间:
  • 浏览:
  • 来源:未知
《反电信网络诈骗法》通过,用法律守护“天下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9月2日表决通过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图/新华社


据报道,9月2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在京举行闭幕会。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以下简称《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该法将于2022年12月1日起施行。


这是一部备受瞩目的民生之法。加强反电信网络诈骗立法,是国家层面针对这一不法行为发出的“总攻令”,关系每个人和企业的切身利益。


纵观形形色色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通过电话、网络、短信等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其给犯罪分子打款,给公众造成不容低估的财产损失,人们对这一丑陋的“社会毒瘤”深恶痛绝。也因此,公众对这部治世之法饱含期许。


电信网络诈骗滋生于上世纪九十年代,虽然我国从司法、执法等层面严厉打击,将一批批不法分子绳之以法,“徐玉玉案”等涉案人员均被严厉惩处,但令人遗憾的是,这一乱象并未彻底禁绝。


据统计,仅2021年4月至2022年7月,有关部门即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59.4万起,拦截诈骗电话28.1亿次、短信33.6亿条,封堵涉诈域名网址400万个。尽管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近年来持续上升的势头得到了有效遏制,但不能否认仍有更多案件和“隐患”还在“冰山”之下。


审视电信网络诈骗,不仅侵害个人,更吞噬诚信社会、动摇社会稳定、危害公共和社会安全,人们也期待拿起最新的法律武器,达到釜底抽薪的功效。


《反电信网络诈骗法》通过,用法律守护“天下

8月25日,上海市公安局浦东分局潍坊新村派出所民警在泉东第二居民委员会的居民家中进行反诈骗宣传。图/新华社


《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的通过,无疑经过了精心打磨。从2021年10月19日,这部法律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初次审议,到正式表决通过,在将近一年的“酝酿”时间,立法加速推进,反复推敲打磨。


从加大对参与、帮助、支撑诈骗活动的单位或个人的处罚力度,到规定对从事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及关联犯罪的人员,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记入信用记录,并采取相应的惩戒措施等,相关草案曾三次公布,反复征求公众意见和建议。亿万国人和立法机关一道,见证、记录、驱动着这部重要法律的孕育、成长与完善。


从内容上看,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共分七章50条,包括总则、电信治理、金融治理、互联网治理、综合措施、法律责任、附则等,结构清晰、逻辑严密、重点突出、体系完备。


可以说,在多年实践经验基础上凝练形成的这一最新立法,集打击电信网络电信诈骗之大成。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发展和安全,立足各环节、全链条防范治理,精准发力、从严从重,提高违法成本,为全面开展反电信网络诈骗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支撑。


通过国家强势立法,也在无形中释放出高压严治、保护公民的强烈讯号,有利于震慑潜在的不法分子,及时悬崖勒马、收敛住手。


徒法不足以自行。《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的出台,意味着专项打击犯罪将进入新阶段,有关部门也应吃透新法精神,依法当好“守门人”,加强宣教引导,从严从重惩处,更有力地遏制违法犯罪行为。


当然,公众也应学法知法,进一步增强防范意识,提高防骗能力,补齐反电信网络诈骗的必要“拼图”,在声势浩大的全民反诈中,让不法行为失去“藏身之所”,真正实现“天下无诈”。


撰稿 / 阳晨(法律学者)


编辑 / 刘昀昀


校对 / 陈荻雁


    标签:
    [db:关键词]